由江苏卫视和今日头条联合出品的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《我在岛屿读书3》正在热播,在观众中再度掀起文学热潮。节目第一次走向海外,来到了希腊的克里特岛,以文学为桥梁,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互鉴,探索人类共通的情感。节目延续了前两季的超高热度,收视率居同时段文化类节日TOP1,今日头条站内热度居高不下,收获120+全网热搜,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树立了又一座标杆。
11月6日,《文艺报》刊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关玲的评论文章《寻找<我在岛屿读书3>走出国门的意义》,点赞节目满载着世界文学成果,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阅读视野。文章写道:“随着旅行体验的增加,书籍和脚步同时带观众走向远方。中国元素和希腊元素的“粒子对撞”,是两种文明的对视,在新的景观中创造了阅读新视角,这也是《我在岛屿读书3》走出国门的意义。”
文章如下:
10月17日,由江苏卫视和今日头条联合出品的《我在岛屿读书3》播出。期待已久的通过读书引领心灵畅游的日子又开始了。这一季,从中国海南分界洲岛和珠海东澳岛,来到了希腊的克里特岛。这不是简单的场景变化,从国内到国外,带来两种文明碰撞的同时,也会让阅读在不同心境下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。同样是余华、苏童、程永新、叶子,在不同国家阅读会有不同的感悟,也会有新的灵感。岛屿书屋满载着世界文学成果,开始了海与海、人与人等话题的对比交流,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阅读视野。带着书籍去旅行,让美好拥有一份厚重
绝大多数的旅行是一种非日常状态下的愉悦经历,旅行中遇到的人、事、风景,往往是陌生的、随机的、偶然的,充满着新鲜感。在这样的美感下,万千的思绪纷纷扬扬,但转瞬即逝。抓住它,并且看看别人如何描述,尤其是经典著作中的相同片段,会让旅行变得更加有意思、有意义。
《我在岛屿读书3》的开篇既如此,因为正在地中海旅行,寻常的日出带给嘉宾们非同寻常的新鲜感受。几位嘉宾互相启发,从波伏瓦笔下“太阳像一枚幸福的徽章”、巴金先生《海上日出》里“伟大的奇观”,到狄金森、史铁生对于日出日落的描绘,再到示巴女王告别所罗门时唱的咏叹调“太阳会忘记闪耀吗”……一串串书名、一个个关于日出的文学片段,架构起了一个璀璨的文学世界。观众们身在家中,心却跟随阅读走向远方。陌生的景观,双向的交流,为读者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。
同样,在希腊古要塞讨论乔万尼奥里的《斯巴达克斯》、雷马克的《西线无战事》,列夫·托尔斯泰的《战争与和平》、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。对比来看,关羽的重情重义与西方作品中的兄弟之间为利益、权利之争就有了不同。而《角斗士》中的马克西蒙斯、《伊利亚特》中的阿基琉斯、《静静的顿河》中的格里高利等让观众看到,这些作品流芳百世不是因为书中所描写的战争,而是因为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人。谈到《荷马史诗》,英雄奥德赛回乡,它不是为战争英雄歌颂,而是回归人的本性,著作中所蕴含的现代性观点让观众深思。嘉宾的联想、读解、启发,让观众能够以希腊的克里特岛为出发点,换个角度看世界经典,在陌生的环境中突破常态,激发视野与心灵的变化,使旅行在愉悦的基础上,有了思想的沉淀。
带着体验去阅读,让旅行成为一种“结构”
时间会改变一个人对一本书的看法,地点也是。苏童说在希腊看尼采的《悲剧的诞生》更应景,更有庄严感、神圣感。在希腊看与希腊相关的书,别有一番味道。这也是读者从世界各地寄书到克里特岛岛屿书屋所期待的。阅读记忆的延续,也是体验的深化,而旅行可以使这些记忆和体验成为一种逻辑下的结构。
《天堂蒜薹之歌》,莫言著,浙江文艺出版社,2017年1月在伊拉克利翁街头逛“书架书店”,嘉宾们发现书店里有莫言的《天堂蒜薹之歌》,还有《红楼梦》《中国诗词选集》,以及介绍孔子、韩非子的《哈佛中国哲学课》。与书店老板聊天,嘉宾们进一步了解了希腊的畅销书和当地人购买图书的情况。这次旅游体验,成为嘉宾“中国元素、东方思想与世界文明相碰撞,走出去才会有理解和融合”想法的一个结构点,关联起通过阅读了解世界、认识世界,走遍世界去寻找精神相遇的命题。
因为旅行,游记题材文学作品成为热门话题。从刘子超的《沿着季风旅行》、安东尼·霍洛维茨《喜鹊谋杀案》、大卫·丹穆若什的《八十本书环游地球》,舒国治的《理想的下午》等,游记带读者遨游世界。苏童认为,今天的时代不必借助他人游记中的描绘认识世界,可以自己去游历,所以不看好这种题材。而余华等其他嘉宾则认为游记是个人体验的升华,好的游记能够让生活随着文学进行修改,例如詹姆斯·乔伊斯的《尤利西斯》,就有伟大的虚构力量。还有一些游记是“神游”,如博尔赫斯《小径分叉的花园》、卡夫卡的《美国》。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、苏轼的《石钟山记》、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也是游记,其中有大好河山与丰富人生哲理。世界风景从游记的窗口飘出,旅行与曾经的记忆相遇,而走神也是旅行,是“神游”。这些由旅行展开的话题既有文学性,也富有人生启示意义。
阅读是对时间、空间的重新组合。读书能让我们走得更远,在旅行中收获愉悦心态。而旅行是一种结构,点点滴滴的人生体验可以架构成文学作品。旅行与写作、写作与阅读的相互成就,为观众带来了心灵深层的快乐。
节目中,在作家马家辉的带领下,嘉宾参观了克里特岛历史博物馆中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的书房。在克诺索斯王宫,学者杨少波引导大家于5000多年前米诺斯文明时期的露天剧院畅谈古希腊神话与传说。这些参观,让嘉宾对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印象深刻,成为读解希腊文学和希腊文明的结构点。
旅行体验增加,书籍和脚步同时带你走向远方
《我在岛屿读书3》走向海外,与前两季相比,旅行体验的成分明显增加。正如节目中所说,书籍和脚步同时带你走向远方。嘉宾视角也随着主持人孟非、学者杨少波,香港作家、学者马家辉等嘉宾的加入而更加开阔。
第三季的音乐、摄影也更加精美,画面和音乐相得益彰。尤其是大量手绘动画的使用,让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等人的故事有很好的视觉呈现。新技术的使用,使读书节目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观众“诗和远方”的畅想,诗意地完成了节目的审美诉求。节目以中外文学经典作品为线索,以希腊旅行为载体,跨越国界,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搭建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。节目将优秀文学作品放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共情点,以文学之名在不同国家产生共振,彰显文学独特的话语方式,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开放、包容、多元,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海外传播力和影响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第三季节目节奏快慢结合得当。快起来的时候就见一堆堆书目扑面而来,大量的信息营造着阅读氛围,而慢下来时深入浅出地对一个观点、一本书、一个作家进行讨论,十分解渴。杨少波对希腊文化和克诺索斯王宫的讲解,马家辉对希腊卡赞扎基斯《希腊人左巴》及其墓志铭的见解,都和整体内容一起深化了节目的文化内涵。
中国元素和希腊元素的“粒子对撞”,是两种文明的对视,在新的景观中创造了阅读新视角,这也是《我在岛屿读书3》走出国门的意义。
星标赞和在看